首页 > 学术论坛

第二届变频器行业企业家论坛论文集(2*1)

(1)以较少的能源投入支撑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能源翻一番保证经济翻两番”的目标
1981~2002年期间我国GDP以每年9.5%的速度递增,而同期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只有4.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4,实现经济增长所需新增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最初设想。
(2)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取得成效
l 洁净煤燃烧工程:在冶金、电力、建材、石化等等行业实施完善循环流化床和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l 节电工程:以高效风机水泵和调速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电力电子节电工程
l 绿色照明工程:高效电光源
l 锅炉窑炉改造工程:高新技术改造
l 工业余能余压余热回收工程: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放散可燃气体回收技术
(3)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每万元GDP能耗由1980年的7.89吨标准煤降至2002年的2.63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4.9%;国家重点考核的11个主要耗能行业的33项产品单耗指标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同期全国累计节约和少用商品能源12.6亿吨标准煤。
(4)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显著贡献。
1981~2002年期间,我国节约和少用商品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碳计)排放7.7亿吨。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能效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在34%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主要工业产品的单耗平均仍比国外先进高出30%以上。
(2)节能法规亟待完善,可操作性差。
《节能法》颁布以来,虽然制定了一些配套法规,但执行力度较弱。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一些节能的管理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3)节能管理体系不健全,力量薄弱。
在计划体制下,我国有比较完善的节能体制,包括中央、地方、行业协调一致的法规政策、节能执行机构体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原有的体系已经十分弱化,而积极的节能融资机制、具有法律效应且互动的节能监督机制、提供优质服务的节能服务机构、鼓励公众参与节能的机制、节能信息传播机制等市场型的节能机制则刚刚开始建立和完善。
(4)缺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政策
国外市场化国家开展节能工作时,都有专项节能激励政策,而我国现有的经济政策向节能倾斜力度不足,降低了节能项目的吸引力和与其它项目的竞争力。


3 未来节能形势
(1)实现小康,仍然需要“能源一番保两番”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作的研究表明,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节能力度,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可从2000年的13亿TCE增加到23亿TCE,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2.9%;如不然,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也可能达到31亿吨标煤甚至更高(见图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来源:周大地等著《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2003年8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表1、工业部门终端能源需求 (百万吨标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来源:周大地等著《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2003年8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从国内能源资源的供应趋势看,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别是石油资源,到2020年,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未来20年经济总量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源等战略性资源将面临巨大的短缺压力。要解决资源战略问题,必须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特别是要把节约和替代石油放在突出位置,这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2)重视技术进步对提高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问世,势必带来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显突出的地位。
例如:石油炼制中的催化裂化装置,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型催化剂,将装置加工能耗由100kg标油/吨油,降低为70kg标油/吨油。
(3)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求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效率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作用勿容置疑。据调查,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将大大提高其竞争能力。
(4)提高能源效率是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已达14.8亿吨标准煤,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多年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全国57%的城市颗粒物超过国家限定值,82%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酸雨,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4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以上,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排放大国。根据我们所作的未来能源情景分析,预计2020年时煤炭消费仍将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50~60%。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控制各种伴随能源消费和使用而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4重点领域
(1)工业
我国能源消费以工业部门为主,长期以来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2000年,工业能源消费量为8.96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8.8%。“十一五”期间工业部门在全国能源消费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能源消费比重将在60%以上。未来我国重点耗能行业:建材、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耗能设备:工业锅炉、电机系统包括风机、泵等。
(2)建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九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城乡房屋建筑面积每年新增约16-19亿平方米。同时南方城市家庭空调器拥有率以20%的速度增长。有关分析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逐年增高,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不断增大,2020年将上升到35%左右。因此,建筑节能将是未来我国推进能源效率和节能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3)交通运输
l 降低运输燃油综合单耗
l 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l 城市发展轨道交通为主、道路交通为辅的公共交通系统

5 保障体系
(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际上,节能概念由“energy saving”—“energy conservation”—“energy efficiency”的三个变化可以看出,“节能”由能源短缺时期的节省能源到90时代的以更少的能源制造出更多的产品到21世纪以使用高效产品和技术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国际上已被当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早在8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就提出“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战略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节能的重视程度随着能源供求关系而波动,因此,从国家层面上,应将广义的节约能源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之一,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高全社会对提高能源效率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政府在节能领域的的作用是强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要保障
(a)改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研究制定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激励政策;继续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和政府对价格调控的科学化。把鼓励节能作为税收政策的重要内容。节能投资项目实行所得税减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生产节能新产品的企业,应视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所得税减免的优惠。运用税收杠杆调控石油价格,由“低税低价”逐步转变为“适度高税高价”。
(b)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修订《节约能源法》 ,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标准和政策,以保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管理体系,形成推进全社会合理用能的节能促进机制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节约能源法》,对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节约能源法》规定了节约能源的基本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为保证其有效实施,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修订,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标准和政策,以保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管理体系,形成推进全社会合理用能的节能促进机制。在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的过程中,建立节能监督、企业能源审计、合理用能评价、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淘汰落后用能产品及设备、实施高效产品政府采购、加强节能技术进步管理。同时,完善能源消费统计和建立公报制度,节能奖励基金管理,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表彰,执行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自愿协议等。
(c)建立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的监督机制
制定、颁布和执行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的能效标准,开展能效标识制度,是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的主要措施。而落实能效标准的执行和标识的真伪是更重要的。为此,为了保证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的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建立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的监督执行机制,发挥政府监督机构、民间监督团体、企业间相互监督、市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使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真正落在实处。
(d)大力倡导通过中介机构(EMC)在节能融资、信息传播、技术保障、节能效益分享等方面的市场运作,推动节能产业的形成,促进企业提高能源效率
EMC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机制,通过中介机构在节能融资、信息传播、技术保障、节能效益分享等方面的市场运作,推动节能产业的形成,促进企业提高能源效率。不断提高EMC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驾御市场的能力,是保证EMC健康成长的关键。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节能的新机制,包括推行企业能源审计、建立系统效益收费,开展政府节能采购等做法。